[摘要] 已经酝酿多年的保险版“以房养老”开局不利、应者寥寥,但这不意味着作为大资产的“房子”在老人那里真的成为“不动产”,无法变现了。
去不同的城市 过新鲜的生活
民间版“以房养老”更接地气
“我也把房子卖了,户口转到儿子家里,在常州一个老年公寓住,这里气候好、环境好,特别适合老年人。我觉得年纪大了,找一个二三线小城市居住挺好,没必要留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和年轻人挤。”刚回京探亲的高阿姨现在已经有些不适应北京的生活了。
这两年,很多老人都“想开了”,利用好“房子”这个大的固定资产,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,颐养天年。“现在,大多数老人已经对养儿防老的观念有了一定的改变,不再将养老的寄托放在儿女身上。
近一两年,房产税和遗产税将出台的消息频传,很多老人也觉得把房子留给孩子未必是好的方式,开始处置自己的房产。民间版的“以房养老”方式很多,很灵活,而且很富有平衡智慧,这种来自民间的智慧,反倒比保险公司推动的以房养老概念更接地气。 “我们明天就要搬走了,跟您道个别!”70岁的董大爷敲响了邻居的门道别。在北京这个小区内,他们已经租房子住了半年,将北京、天津周边的山水景区转了个遍。接下来,他们准备到成都再去住上半年。
董大爷和老伴家在南方的一个城市,家里的两套房子都出租出去了,每月租金大约能有5000多元。用这5000多元出租房子的钱,再加上退休金,他们到别的城市短租房子住,既能看到不同地方的风景,也能体验当地人不同的生活。
董大爷说,要是报旅游团,5000元也只够参观一个景区,能玩上四五天,但是用来在一个城市租房子,可以慢慢体验城市周边不同景点,住在小区里,也能感受各地不同的人文环境。比如在北京这个小区里,每天出门买菜聊天,结识了不少新朋友,邻居还教他们学会了做春饼、炸咯吱盒等老北京风味菜。天气好的时候,他们将北京市内的景点、艺术馆,郊区的山山水水都参观了个遍,内心觉得特别充实。
在一个城市住上三五个月,他们就换到另一个城市去,比如冬天去海南租房子住,夏天到长白山,每换一个地方住总有特别新鲜的感觉。他戏称自己成了候鸟族,现在只有过春节才回老家,平时都在各地“流浪”。
以房养老试点 500万房产每月可领1.5万
以房养老调查:三成网友担心房子老人会吃亏
以房养老政策真的"好看不好用"?
以房养老或再次加大贫富差距 养老不能仅靠房
免责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房天下”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,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;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;文中所涉面积,如无特殊说明,均为建筑面积;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,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。